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文俊友通讯员朱慧成金10月13日,为期三天的2025国际光化学技术产业大会在武汉圆满落幕。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杰明·李斯特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埃里克·卡雷拉出席闭幕式。卡雷拉院士、童振和院士、游书立院士,会议主办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创新办公室、青山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学术界、企业界、投资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及授权媒体的5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见证大会。成果和我们对摄影行业未来的展望。诺奖得主三度来江城出席“光”盛会,见证武汉光化产业崛起。本杰明·李斯特教授因其对“不对称有机催化剂的开发”的贡献而获得 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先驱之一,连续三年出席国际光化学技术产业大会。在2025年会议闭幕式上,他再次走上讲台,并以重要的学术报告结束了会议。本杰明·李斯特教授表示,团队的研究成果已经商业化并可供使用,前期研究中存在的“准备难、获取难”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目前,团队已与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巴斯夫公司建立合作。双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冷气体在反应中的转化及应用研究。同时,团队还与多家厂商进行了合作。 “中国科研人员在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杰明·李斯特特别提到,在研究所建设过程中,武汉当地科研机构凭借热情、勤奋和对研究的纯粹热爱,带领团队成功搭建了两套实验系统。目前,团队依托武汉光化学产业优势,协调高校资源和行业需求,研究复杂常规反应体系中离子配对的机理,为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相信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武汉光化所等平台的转化能力,地方政府我们可以将光化学技术带出“实验室”。正在推进“生产线”。随着新型催化体系的不断优化和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入,武汉有望成为全球光化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重要基地,为绿色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提供更多“光化学解决方案”。从学术舞台到产业浪潮,前沿科学研究正在推动产学融合和光化学研究的新篇章。学术交流是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对优秀成果的表彰将是闭幕式的第一个亮点。会议的海报展示环节展示了一些创新且有前景的成果。经过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25件优秀作品荣获“优秀墙报奖”。获奖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本杰明·李斯特教授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奖。这些生态科学家多年来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光化学领域的活力和无限潜力。优秀墙报奖不仅是对科研活动的认可,也是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希望大家以本次会议为起点,进一步深化光化学创新工作。闭幕式上,会议组委会向普菲莱科技、普渡智能装备、瑞神制药等36家国内外代表性企业及行业学术期刊表达了集中感谢麦药科、赛康化学、华新新技术、团队化学等。这些公司涵盖高端和生物医学仪器仪表等多个重要领域。他们的深入参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光化学技术工业化应用的驱动力。从全球智慧到应用浪潮,光化学大会助力绿色创新新动能。从学术交流到改革成果,从人力资源开发到产业协作,2025国际光化学产业与技术大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大会播下的创新种子正在悄然开始发芽。会议执委会主席、中国师范大学化学系主任肖文静教授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800余名参会人员,其中包括诺布el奖获得者、光催化及相关行业的院士和专家。他说,其中包括顶尖科学家和专家。 34场学术和产业高层论坛成功举办,围绕光化学技术创新、产业变革等核心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为光化学领域创新者凝聚共识、指明发展方向。国际光化学技术产业大会历经三届,已成为连接世界光化学创新资源、展示行业主要优势的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了光化学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转化,支撑了现代、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建设。根据大会主题“光聚未来,同心协力,再创辉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球专家、院士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光化学技术必将在绿色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大放异彩,不断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光的力量”,共同开创绿色制造新时代。